番禺區國有企業黨支部建設標準
一、班子建設標準化
1. 職數。設委員3-5人,書記1人。
2. 任期。3年。
3. 政治建設。引導黨員群眾堅定不移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4. 教育培訓。書記、專職副書記及班子成員每個任期內至少參加1次黨務工作培訓。其中,書記和班子成員每年集中學習培訓時間不少于56學時,至少參加1次集中培訓。
二、制度建設標準化
5. 黨員集中學習教育制度。黨員每年集中學習不少于32學時。
6.“三會一課”制度。黨員大會一般每季度1次,支委會一般每月1次,黨小組會一般每月1到2次。黨員至少每季度上1次黨課,書記每年至少講1次黨課。
7. 組織生活會制度。組織生活會一般每季度或半年召開1次,每年按規定召開1次年度專題組織生活會,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
8. 談心談話制度。班子成員之間每年不少于1次,支部書記與成員每年不少于2次,班子成員和黨員每年不少于1次。
9. 民主評議黨員制度。每年開展1次民主評議黨員工作,一般安排在年度組織生活會上進行。
10. 主題黨日制度。每月安排相對固定的半天作為“黨員活動日”開展活動。
11. 黨費收繳公開制度。黨員按時足額交納黨費,黨支部每季度至少向上級黨委交納1次黨費,每半年公布1次收繳情況。
12. 報告工作制度。黨支部每年1次向上級報告工作。
13. 組織關系管理制度。每年對黨員組織關系進行1次集中排查,規范黨員檔案管理。
14.發展黨員工作制度。遵循“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的總要求,做好發展黨員工作。
15. 議事決策制度。黨務公開、黨內情況通報和黨員定期評議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等制度健全。
16. 聯系服務群眾制度。每名黨員每年固定聯系和服務2戶以上困難職工或群眾。
17. 黨內激勵關懷制度。每年底對優秀黨員典型進行表揚,利用重大節日或日常關懷幫助困難黨員。
18. 工作臺賬制度。臺賬包括“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主題黨日、談心談話、黨員評議、黨員聯系群眾、黨費收繳、發展黨員等方面內容。
19. 工作檔案制度。包括文件制度類、組織建設類、名冊表格類和專項工作類等。
20. 組織生活紀律制度。教育引導黨員嚴格執行組織生活紀律。
三、工作流程標準化
21. 黨組織設立流程。書面請示,上級黨委考察、討論審批,召開黨員大會選舉產生支委會,報告選舉結果,上級黨委審批。
22. 黨組織換屆選舉流程。呈報換屆請示,確定候選人預備人選,上報審批,選舉產生委員會,選舉書記、副書記,確定委員分工。
23. 發展黨員流程。遞交入黨申請書,談話,推薦和確定入黨積極分子,指定培養聯系人,培養教育考察,確定發展對象,確定入黨介紹人,進行政治審查,開展集中培訓,支部委員會審查,上級黨委預審,填寫入黨志愿書,支部大會討論,上級黨委派人談話,上級黨委審批,編入黨支部和黨小組,繼續教育考察,提出轉正申請,支部大會討論,上級黨委審批。
24.“三會一課”流程。(1)支部黨員大會流程包括確定議題、會議主持人報告參會情況、支部委員向大會報告草案、黨員討論表決、宣布表決結果。(2)支委會流程包括確定議題、會議主持人報告參會情況、集體討論形成決議、落實決議明確分工、督促檢查。(3)黨小組會流程包括會前準備、展開討論、會議記錄小結、向支部匯報。(4)黨課流程包括課前準備、授課、課后收集黨員反映。
25. 組織生活會流程。包括會前準備、會中引導、會后工作。
26. 民主評議黨員流程。包括黨員自我總結、黨員互評、黨員對評議發表看法。
四、陣地建設標準化
27. 場所設置。職工人數達到150人以上的支部活動場所一般要達到50平方米以上,黨員活動室不低于30平方米。設置活動室、會議室、圖書室等。
28. 標識制度。黨組織標牌、黨旗和入黨誓詞懸掛(張貼)在醒目位置,室內上墻制度一般包括支部組織架構、崗位職責、黨員義務權利、黨內生活等基本制度。
29. 管理維護。活動場所產權清晰,設施設備登記清楚,管理維護制度健全,場所內外整潔衛生。
30.經費保障。按照企業黨員年人均不少于500元的標準核定,從企業管理經費中列支,納入企業年度預算。
五、考核評價標準化
31. 制定考核評價體系。每年開展1次黨支部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
32. 建立動態考評機制。采取實地了解、隨機詢問、明察暗訪等途徑,開展不定期、隨機抽查考核。
33. 建立群眾參與機制。召開征求意見座談會,聽取職代會代表、群眾代表等意見,考評結果進行公示。
34. 建立健全獎懲機制。考核評價結果作為評定實績、評選先進、選拔任用、獎勵懲戒的重要依據。
六、信息建設標準化
35. 黨員教育管理信息化。共產黨員微信、易信的訂閱使用率不低于30%。
36.黨支部活動信息化。采取“微黨課”、網上組織生活等形式,不斷提高組織生活的吸引力和實效性。
37. 聯系服務群眾信息化。積極利用“兩微一端”等信息化手段,加強互動交流。